在過去的兩年中,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世界范圍內的采購商和供應商都不得不調整采購方式。人們的出行受到限制;社交距離被迫拉長;全球供應鏈遭到破壞;運費成本增加,庫存短缺;裝運延期等問題不斷顯現,成為了采購的幾大挑戰。
采購的諸多工作流程也在不斷發展以應對上述障礙。對于采購商而言,盡職調查這一階段過去通常是由他們親自進行,即采購前調查,以及對供應商和產品進行評估和選擇。然而,隨著采購和后采階段發生的一些新變化,盡職調查便轉為線上。從供應商角度來看,隨著越來越多的采購商傾向于使用線上自助服務平臺,電子商務以及類似視頻會議和即時通訊等技術工具,數字化正加速成為開展業務的重要部分。
大流行病爆發前,采購方式轉向線上的方式就已經出現。但如今,數字化轉型對采購商和供應商而言更加有益。隨著數字工具在這個重塑的市場中站穩腳跟,眾多企業正在重新評估實體展會和線上展會的作用。與此同時,混合展會的概念也正在成為一種可能的手段以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
香港貿易發展局委托進行的定性訪談和定量調查研究的結果,以及從關涉行業趨勢和預測的數據(包括媒體報道和外部研究)獲得的有關行業趨勢和預測的一般觀察,研究整理了
《2022年及未來的國際采購模式——探討買家及供應商如何善用線上采購拓展業務》報告。本篇內容依托報告探索了未來的采購方式,以及采購商和供應商在2022年后,如何調整自身以應對全新的商業發展、從外貿采購演變角度進行解析,為大家解讀2022年及未來的國際采購形式。
“新常態”對采購的影響商業客戶和終端消費者的偏好不斷變化將持續影響采購形式。采購商正努力保持充分的靈活性,以把握可能會影響未來訂單的趨勢。這些趨勢包括采購商對產品多樣性的需求,不斷增強的對產品可持續性的意識,以及對個性化和定制商品的需求。隨著這些趨勢在消費者中成為主流,它們可能最終迫使采購商與擴展的供應商網絡進行合作,以尋找新產品。
對更多產品多樣性的渴望正在驅使采購商擴大網絡由于實體展會暫停,采購商無法親自與供應商見面,這樣采購商就無法更好地檢查樣品,了解產品趨勢。與此同時,終端消費者也在持續尋求更多樣化的產品。香港貿發局的研究顯示,為了滿足這方面的需求和開拓新業務,采購商越來越依賴線上來尋找現有供應網絡之外的新供應商和產品。在過去一年中,93%接受調查的采購商使用了線上采購平臺,其中超過40%的采購商與供應商的接觸比大流行病爆發前更多。其中“貿發網采購”就是很多采購商都會使用的外貿平臺,在這里他們能夠接觸到非常多優質的供應商。因為依托香港貿發局的政府機關背景,“貿發網采購”有很強的公信度,能夠保障買賣雙方的利益,也能提供豐富的采購和買家資源。
近一半的采購商表示,為了安撫消費者,他們正在采購更多種類的產品,三分之一的采購商采購訂單愈加頻繁,訂單平均價值也更高。
可持續性和ESG激發了對環保產品的需求隨著消費者對減少環境造成影響和碳足跡的意識越來越強,迫使采購商從供應商那里尋找符合這一要求的產品。香港貿發局的研究發現,商業客戶和終端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對可持續發展和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標準)的認識不斷增加使得環保成為了一個很關鍵的考慮因素??紤]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采用更環保工藝的創新生產商很可能會從中受益。
個性化也許會站穩腳跟不同來源的二手研究表明,根據客戶偏好定制的個性化商品正在影響采購商的采購行為。個性化避免了“一刀切”的方法,它使品牌能夠帶給客戶獨特的產品體驗,根據其需求和期望量身定做。在線采購平臺和供應商可能不得不更多地考慮采購商的需求,以滿足這些不同于一般庫存的定制訂單。盡管個性化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媒體報道表明,無論是從實體產品還是精心策劃的全方位體驗來看,品牌都應該考慮個性化因素;《福布斯》指出,超過50%的消費者表示有興趣為自己、朋友和家人購買個性化產品,而《廣告時代》報道稱,60%的消費者在獲得個性化體驗后可能會選擇再次購買。
綜上所述,隨著多種因素的影響,外貿采購的方式由線下往線上轉變,采購的需求也更多樣化,采購商更關注產品的多樣性、環保性以及個性化。
本篇文章為《2022年及未來的國際采購——展望采購商及供應商如何優化線上采購》報告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之后文章將從采購商、供應商以及混合展會多個方面為外貿人帶來詳細解析,請大家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