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英國建立了一套面向公眾、統一收費的信函傳遞系統,并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u2014u2014黑便士,開始發展現代意義上的公共郵政事業。當時,國與國之間的信函交換系統仍然混亂不一,與各國貿易往來的飛速發展不相適應,人們迫切希望能夠建立一套簡單方便的國際郵件交換系統,以保證郵件不受國界等因素的限制而自由流通,郵聯便應運而生。1874年10月9日,《伯爾尼條約》簽署,u201c郵政總聯盟u201d誕生。由于加盟國家迅速增加,u201c郵政總聯盟u201d便于1878年正式更名為u201c萬國郵政聯盟u201d,每年的10月9日由此被定為u201c世界郵政日u201d。
短短一個半世紀里,世界郵政事業有了飛速的發展。據萬國郵聯的統計,目前全世界郵政每年投遞的國內信函4130億封,國際信函86億封,郵包34億件。平均每天投遞國內信函11億封,國際信函2400萬封,郵包1000萬個。全世界共設有郵局77萬個,郵政信箱300萬個,郵政職工總數590萬人。全球郵政成為世界上分布最廣的一個傳遞網絡。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用戶對郵政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郵政面臨著互聯網、電子郵件等新一代通信方式的挑戰。挑戰同時也給郵政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各國郵政部門正采取措施,努力適應環境變化,不斷開發新的服務項目和產品,同時改善郵政服務的時效和質量,吸引顧客,開拓市場。
聯合國組織的所有會員國均可加入郵聯,不是聯合國會員國的任何主權國家,可以申請準予參加郵聯,但它需得到至少2/3郵聯會員國的同意,方可取得會員國資格。截止2004年9月,萬國郵聯有成員190個國家和地區。在全世界有70多萬個郵政局和無數個郵政所,共有620多萬名職工,60萬輛郵車,郵政年收入增加到約1600多億美元。
郵聯的法規包括其會員國政府全權代表簽訂的關于該聯盟的組織法、總規則、公約和各項業務協定,具體有:郵聯組織法、郵聯總規則和萬國郵政公約及其實施細則。
中華民國于1914年加入該聯盟,由于中華民國為會員國,中華人民共和國1953年與該聯盟斷絕往來。1972年4月在萬國郵政聯盟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該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后,與該組織關系開始正常。同年11月,中國作為郵政研究咨詢理事會理事國,派代表參加了在伯爾尼舉行的該理事會的年會。從此,中國履行了接受郵聯有關法規的手續,參加了1974年至1994年歷屆郵聯大會,并4次當選為大會副主席和歷屆郵政經營理事會的理事國。中國在1994年8月22日至9月14日在漢城舉行的第21屆大會上當選為該組織行政理事會和經營理事會的理事國。1997年5月9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了《萬國郵政聯盟組織法第五附加議定書》。1999年8月23日至9月15日,萬國郵聯第22屆大會在北京舉行。
2004年9月,中國政府推薦的候選人黃國忠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23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上當選為萬國郵政聯盟國際局副總局長。這是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候選人首次當選這一聯合國專門機構的高層領導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