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普通的國內貿易相比,外貿確實是一個截然不同的行業,繁雜的手續和流程讓很多想投入到外貿大家庭的盆友們望而生畏~
涉足外貿代理這段時間,不能說每個流程都透透的,但是根據自己操作的經驗和跟客戶的交流中發現,外貿無外乎三個關鍵特點:單證、退稅和收取貨款。如果新人們弄懂這三個,開展業務也會輕松一些。
下面我就班門弄斧,拋磚引玉,說說自己的一些觀點,友友們輕噴~
一.單證交易
所謂單證交易,就是用一套單證文件來代表貨物。交易以這套單證為對象,誰拿到了這套單證,誰就是貨物的主人。由單證的持有者決定何時以及如何最終處理貨物。這套單證,通常包括幾個核心文件:
1.提單(B/L),最重要的,后文講。
2.發票(invoice),與普通發票的概念不同,這里是指自己制作的列明該批貨物名稱、數量和價格的一份署名文件。
3.裝箱單(packing list),自己制作的列明該批貨物體積、重量及包裝情況的一份署名文件。
4.其他說明貨物情況的文件,如檢驗證書,產地證等等。
著重說說提單。提單就是貨物交付貨運公司以后,由貨運公司出具的證明,用以代表物權,以及在目的地提貨。每個船公司都有自己式樣的提單,但內容則大同小異。根據運輸方式不同,分為空運提單和海運提單等,但實務中海運提單最常見,空運提單次之。
提單由貨運公司根據發貨人提供的發貨人和收貨人名址、目的地、貨物描述等相關數據來填制,經發貨人確認無誤后簽章出具。除了提單上固定欄目外,海運提單在簽發的時候還必須加注“上船時間”字樣,這是計算實際交貨期的標準。
其實外貿人買賣的不是一堆堆物品,而是一疊紙片,一套單據。外貿實際上就是買賣一套單據。所以建立起這個概念,對每一套單證都認真對待,才會做好外貿的保障。
二、退稅制度
退稅是目前外貿業務中利潤的主要來源。我相信大家對退稅政策都不陌生,還是要簡單介紹下退稅是怎么來的。
國家假定所有產品均在國內流通和消費,因此普遍征收增值稅,稅率高達售價的5%-17%(根據商品性質和納稅人不同)不等。正規情況下,國內采購(貿易公司出口)或出口(工廠自營出口)前的價格均為含稅價,即已經繳納了增值稅的價格,而產品用于出口的話,這部分稅就不應征收了(增值稅只應用于產品在國內的流通和消費),已經征收的可按照程序部分或全部退回給出口商。
外貿交易通常貨值比較高,相應的退稅金也很可觀。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成了是否成交的唯一因素,有很多中國廠家以低于國內銷售成本的價格出口貨物,即使這樣,他們還是有可觀的利潤。退稅在帶給我利潤的同時,也帶來了弊端:更為嚴峻的外貿市場,越來越低的市場價格,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
很多人都在福步里面問,退稅到底怎么算?其實每個角色對應不同的退稅方式和計算方法。
如果你是貿易公司,退稅款=開票金額/1.17*退稅率 (假設17%的征稅率)。因為你采購的產品是含稅的,算退稅需要凈價,所以需要先算凈價。
如果你是個人,算法如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個人是不能退稅的,因為個人不具備進出口權,即使你有香港賬戶能收外匯,也不能在國內退稅,這是兩個概念。個人只能掛靠貿易公司、工廠或者純代理公司幫你退稅,不過三種掛靠方式各有利弊,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如果你是工廠,可以自營出口的話,退稅算起來比較麻煩。國家規定,自營出口工廠退稅的“免抵扣”制度,即針對工廠的免銷項稅、抵進項稅和退進項稅。具體算法比較復雜難懂,不是簡單的乘除。需要具體的進項稅和前期非出口業務中的銷項稅相抵扣。
但是簡單地說,工廠的理論退稅就是出口價*退稅率,有些工廠因為自己操作不熟,即使有出口權也委托貿易公司或代理退稅。從長期來看,還是工廠自營出口時得到的退稅優惠更大(不用扣除當期銷項稅)。只是通過貿易公司代理出口時,工廠當期能拿到的退稅更多.(這可能適合資金比較短缺的工廠,而且通過代理公司退稅,還可享受墊稅服務,不失為一種融資途徑)。
這里也要舉出個特例,那就是買單出口。有些產品因為退稅率低或為0,量小不想折騰,工廠開不了票等等問題,出口是直接找報關公司買單,沒有后顧之憂。這里要說一下,出現以上問題時,買單出口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解決途徑。但是要考慮到:1.買單有風險,這算是擦邊球,用別的公司的名出口,沒發生實際業務,假如查起來不太好收尾;2.沒有退稅,利潤上不去,成本下不來。
所以買單出口可以偶爾為之,如果想長期穩定從事外貿,還是考慮正常報關退稅。
三、收取貨款方式
只有收到貨款,我們才有實際的money,才能賺錢才能投入下次生產。根據貿易體的不同,也會有多種的收款方式。
個人或者外貿剛起步的小企業來講,方式比較多。如果金額小(樣品,小小單),可以使用銀行的可收外匯的私人賬戶、可注冊paypal(外國人比較認,相當于國內額支付寶);如果金額稍大